July 22, 2018
疾病名稱 | 犬肥大細胞瘤 |
---|---|
致病機理 | 肥大細胞瘤是由起源于真皮和皮下組織的肥大細胞積聚形成的腫瘤,屬于圓形細胞瘤,組織學分類是惡性腫瘤,是犬最常見的皮膚腫瘤。肥大細胞是正常的機體內就存在的細胞,里面含有肝素,組胺和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質,它參與正常的炎性反應和過敏反應。根據組織學的標準將肥大細胞瘤分為了三類:未分化,中等分化,分化良好,分化良好的肥大細胞瘤轉移率較低(少于10%)。 |
臨床癥狀 | 通常出現于會陰、軀干、后肢和外生殖器。表現為單個病變,也可能為多個病變,可能出現皮膚或皮下水腫、丘疹、結節等。直徑從幾毫米到數厘米不等,界限模糊或清晰,組織較軟或硬,表面有或無毛發生長,伴有潰瘍、發紅、色素沉著有或無。有的出現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及凝血障礙,表現胃腸潰瘍,嘔吐(可能帶有血液),傷口愈合延遲,低血壓性休克,厭食,黑糞和腹部疼痛等。 |
所屬類別 | 皮膚腫瘤疾病 |
診療建議 | 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及皮膚組織細胞學和病理學分析結果,細胞學可見許多有圓核和嗜堿性細胞質內顆粒,可能有嗜酸性細胞,組織病理學可見圓形細胞的無包囊浸潤層或致密壓縮索。同時應通過影像學檢查動物體內是否有出現轉移以及血檢評估動物身體狀況。治療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組織,基本原則是要切除腫塊邊緣3cm半徑內的“眼觀”正常健康組織,必要情況下應考慮切除腫瘤下的筋膜組織和肌肉組織,因為在腫瘤的周邊可能已經有腫瘤細胞的存在了。并將切除的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分析,如果是組織病理分級為1型的腫瘤,93%的犬在治療后能夠存活4年左右。Ⅱ型腫瘤在切除常在數月內出現局部再生或轉移。對腫瘤未完全切除或彌漫性病變的病例,放射療法如使用長春新堿或潑尼松化療,可一定程度控制相關并發癥。預后根據組織病理學分析結果、臨床癥狀分級、細胞增殖速率、全身癥狀、年齡以及腫瘤的生長位置等判定,分化良好、不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無明顯全身癥狀及四肢腫瘤通常預后良好。 |
養育建議 | 定期檢查寵物全身皮膚,注意是否有表面不平滑的突起,若出現及時送診。對于罹患肥大細胞瘤的犬定期測量及記錄身體突起的大小和數量、位置,及時與獸醫溝通。肥大細胞的腫瘤是最好避免過度揉捏的,對腫瘤的機械性抓持會造成細胞脫顆粒,隨后會在周圍組織出現紅腫和形成風團,加重疾病的擴散。術后1-3個月復診,之后每半年持續復診。 |
參考文獻 | Complex?disease?and?phenotype?mapping?in the?domestic dog,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olden Retrievers Identifies Germ-Line Risk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Mast Cell Tumours |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疾病信息,請點擊右上角的“聯系我們”,我們的客服將會非常高興與您交流。